2015年中國新首富李河君~經商有道惟存信,處事無奇但真實
新浪財經訊 北京3月6日早晨消息 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中國太陽能設備生產商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hanergy thin film power group, 0566.hk, 簡稱:漢能薄膜發電)過去4天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的股價已暴漲75%。漢能周二稱,2014年盈利將增長逾55%。其股價當天上漲10.5%,周三繼續上漲22%,周四再度暴漲42%。一度使創始人李河君的財富超過李嘉誠漢能控股集團(li ka-shing)和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上月初公佈的二○一五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漢能薄膜發電(566)大股東兼漢能集團主席李河君,以一千六百億元人民幣的身家超越馬雲和王健林成為中國首富。根據胡潤全球富豪榜的統計,李河君在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二十八位,比去年大幅度上升了一百零八位。惟由於李河君不少資產均未有上市,實際價值難以估算。
現年四十八歲的李河君有光伏大王之稱,出生於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仙塘鎮,其發迹過程神秘。據內地報道指,李河君創業時向北京交通大學一名教授借了五萬元人民幣,不足三個月卻蝕清光。李河君其後還曾做過不少生意,包括在北京中關村賣電子元器件、賣玩具及礦泉水,又曾開礦和從事地產開發生意。
靠水電賺第一桶金
其後他無意間撞入水力發電行業賺得第一桶金,之後再轉戰太陽能發電,成立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太陽能企業漢能集團,身家亦水漲船高。
一夜之間,“中國首富”突然換人了!2月3日,201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發佈,李河君以1600億人民幣的資產,戰勝馬雲(1500億元)和王健林(1550億元),成為中國內地首富!
這個李河君是誰,他憑什麼能把如日中天的馬雲擠下去呢?
他是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漢能又是幹啥的?中國,不,是全世界薄膜發電領域最大的公司。薄膜發電又是什麼?無污染、可彎曲、更輕薄的太陽能薄膜電池,能貼在衣服、手機、汽車等幾乎所有的地方,然後就可以給你的手機、ipad等隨身攜帶的設備充電了!
而在他成為首富前一天,記者很湊巧地採訪到了他。快來看看他都說了些什麼吧!
問:當聽說您可能成為中國新首富時,您是什麼感覺?
李河君:坦誠講,對於首富的事我並不當回事,並不當真。掙大錢的目的是什麼?不是說要做首富,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幹大事。
人在世上走一趟要幹點事,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説明更多的人,為社會、為國家幹點事。經常有人問我怎麼才能掙大錢?我掙大錢的訣竅就是為理想而幹,為夢想而幹。當你為理想、夢想而幹的時候,你堅韌不拔努力的時候,你就會走運,順便賺錢,那個錢就是大錢。如果就只盯著掙錢,是沒有人能做成的。老天一定不會給你這個機會。所以,一定要為夢想而幹。也許我這個人比較理想化。
其實,我本人以及漢能所有高管之前都是不缺錢的。我們以前是做水電站的,收入很穩定,我們完全可以天天打高爾夫球。我們為什麼冒這麼大風險轉型去做薄膜電池?因為我們相信薄膜發電能改變世界,改變能源格局。一個偉大的企業不是說你給社會、給老百姓帶來好吃好喝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能改變世界,帶來更大的向上向善,提供一種精神的指引。
我們希望這輪能源革命,中國人能領先一把。我們的夢想就是像蘋果在美國、三星在韓國一樣,成為中國企業的國家名片。
問:您認為什麼樣的企業家才能獲得成功?
李河君:企業家跟冒險家或賭徒最大的區別在哪?企業家知道這個事情的最壞結果是什麼樣,同時結果發生時他能承受,這就是一種企業家精神的表達。
關於企業家精神,我有一個體會。好多年前,我看了一個電視劇叫《喬家大院》,去年我專門到山西參觀了喬家大院,他們有副對聯特別好。上聯是:“經商有道惟存厚”,我給它改了一下——“經商有道惟存信”。核心就一個字“信”字,你有信念了,別人信你,你就有信譽。下聯是:“處事無奇但真實”,處理事情沒什麼訣竅,你得真實。你肯定有毛病,有缺點,但是不要緊,你把自己真實的一面表露出來就好了。
(漢能大樓頂層鋪設的薄膜電池)
問:“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這句廣告語現在頗為流行,背後代表著怎樣的能源利用理念?
李河君:人類第一次鑽木取火時,就是通過燃燒獲取能源的。此後,不管是煤炭、石油、天然氣,還是現在流行的葉岩氣,都是通過燃燒取得的,人類不得不忍受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氣體排放,霧霾的形成就與之有一定關係。
而薄膜發電的最大不同是,讓人類像葉綠素一樣直接把光能變成電能,沒有媒介,完全不用燃燒,直接利用,沒有污染,而且太陽能用之不竭,取之不盡。也許有一天,當人類大量直接用太陽能的時候,漢能大了,霧霾就少了。所以這是人類的終極能源利用方式,徹底顛覆了傳統的能源利用方式。
問:薄膜太陽能引領的移動能源時代是怎樣的時代?將給人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帶來怎樣的變化?
李河君:人類每一次工業革命本質上是能源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是通過燃燒煤炭導致蒸汽機的發明,第二次工業革命是石油替代了煤,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
什麼新能源?我的結論是——光伏太陽能,太陽能有晶矽光伏電池和薄膜光伏電池,而後者是未來的方向。為什麼?因為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薄膜化、柔性化的特點。薄膜電池每平方米元件的重量大概是晶矽電池的1/10,而且可以像衣服一樣裁剪,廣泛應用到移動電子產品、可穿戴設備、全太陽能動力汽車、特種裝備、太陽能無人機、衛星等高科技領域。
於是,不僅是辦公樓、住宅能發電,我們每個人穿的衣服、戴的帽子、背的包、用的手機、開的車,只要貼上薄膜電池,就能成為發電站,能源將無處不在。移動能源讓人們的生活更自由,人們獲取能源的方式會變得更方便、更便宜、更環保、更智慧。也許30年、50年後,人類直接利用太陽能時,能源不但不會缺乏,可能會過剩,這是我最大膽的判斷。
(漢能太陽能電池車)
移動能源還將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各種電子產品、電動汽車、無人機市場發展速度非常快,直接產生對移動能源的巨大需求。比如,現在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40萬輛,到2020年至少超過1000萬輛。現在6平方米的車頂鋪上轉化率30%的柔性薄膜發電元件,曬4個小時,一輛汽車可以跑80-100公里。邊跑邊充電,從這個意義來講,充電樁會受到巨大的挑戰。
再比如,到2020年,全球90%的人都會擁用一部智慧手機,超過60億部。每個智慧手機一年發電量大概為4度電,60億部手機就是240億度電,再加上平板電腦等,相當於三峽水電站半年的發電量!
(漢能展示的薄膜電池背包、外衣等戶外裝備)
此外,戶外裝備需求量也非常大,這個未來市場可能超過8萬億,這些市場如果全部都是由高效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提供能源,市場將非常大。根據我的判斷,2035年,全球以太陽能為主的清潔能源應該會占全球所有一次性能源的一半以上。當汽車能夠大量直接利用太陽能的時候,石油就會面臨挑戰。
李河君:這件事並不是“會成功是一回事,能成功是一回事”,而是“已經在成功”了。我們現在就像賣一種產品一樣,我需要賣1000個,但我已經賣了10個了,賣1000個只是時間問題。關於困難,主要是人們對薄膜太陽能還有一個認識過程,很多人不認識、不了解。
來源:環球時報 | 文:瓜爾佳
本期編輯:胡洪江岳小喬